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台海两岸最新动态图片_台海两岸最新动态

tamoadmin 2024-08-06 人已围观

简介1. 的对台政策具体是怎样的?2.如何正确认识台海新形势?3.海峡两岸最近呈现出较好的“互动”势头,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为什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或“变数”?海峡两岸距离最近处为130公里。海峡两岸,既台湾海峡两岸,中国大陆和省,简称两岸,也称为台海。台湾海峡NE(北东~南西)向纵向延伸,南北长约400公里(一说约370公里,一说205海里,约38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一说约83000平方

1. 的对台政策具体是怎样的?

2.如何正确认识台海新形势?

3.海峡两岸最近呈现出较好的“互动”势头,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为什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或“变数”?

台海两岸最新动态图片_台海两岸最新动态

海峡两岸距离最近处为130公里。

海峡两岸,既台湾海峡两岸,中国大陆和省,简称两岸,也称为台海。台湾海峡NE(北东~南西)向纵向延伸,南北长约400公里(一说约370公里,一说205海里,约38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一说约83000平方公里)。

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一说220海里,即407公里,一说约41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一说90海里,即167公里),北部最窄处(平潭海坛岛)~台湾白沙岬(台湾新竹西北海岸)为130公里(约70海里)。以此数据推测出两岸之间最近为130公里。

地理位置

台湾海峡,为位于闽、台两省间的海域,是连接东海与南海的水道。其南、北界限的划分不尽一致。南界常有二种划分,自台湾岛猫鼻头(有鹅銮鼻之说)至东山岛或南澳岛(还有认为福建与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或福建的诏安头)。

北界常有三种划法,自台湾岛北端富贵角至福建连江北茭(黄歧半岛北茭咀),或至闽江口或至平潭岛(海坛岛)北端痒角。而且这里之前就是一块陆地,后来因地质变化才慢慢变成一片海峡。如果将它填平,也会存在很多风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峡

的对台政策具体是怎样的?

(一)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祖国大陆的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主张要求。

首先,祖国大陆的纲领文件和***讲话显示大陆致力于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2005年3月4日,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 1 ]同年4月29日,总书记与连战进行正式会谈后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载明:“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2 ]此外,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写进报告之中,并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3 ]

其次,大陆出台了惠及台湾同胞的多项政策措施。大陆与国民党、亲民党共同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和两岸菁英论坛,就两岸直航和农业、金融、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35项政策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蔬菜、水产品准入品种;进一步简化了台湾居民入出和居留大陆的手续;设立了多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解决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等等,受到了台湾同胞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

(二)大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 大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19—2007年,大陆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18%;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至3280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人均消费水平由84 元增到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712倍。[ 4 ]伴随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巨大进步。而同时,台湾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台湾民众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加之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乱象丛生,黑金政治、街头政治横行,民众对政治的不满意度持续上升。大陆与台湾一正一反的政经形势,不仅使大陆制定对台战略政策更加自信,手段更加自如,而且也对台湾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大陆政经优势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愈来愈强。

(三)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

2005年,国民党连战访问祖国大陆以来,国共两党化解了长久以来的历史恩怨,并在发展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互补互利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首先,国民党在岛内赢回。国民党重新执政,不仅意味着岛内执政当局和政策主张的改变,而且为国共两党在此前几年中所达成共识的付诸实施提供了基本前提。其次,国共“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成为国民党党纲。2005年8 月19 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 将连战与在2005年4月达成的“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国民党党纲。在“政策纲领”前言部分指出:“国民党反对‘’,主张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且以连战和平之旅所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为基础,搁置政治争议,推动签订和平协定,致力经贸合作”。[ 5 ] 再次, 马英九期盼两岸关系改善。

2008年5 月20 日, 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称:“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马英九还再次重申:“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4月12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6 ]

(四)“”被终结

近些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分裂势力罔顾民意,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妄图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然而,民进党的制约力因岛内政党轮替而大大下降。在2008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选举中,民进党大败,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

此次政党轮替不仅终结了“”,使“法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使两岸紧张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民进党作为岛内的一支政治势力仍然存在,然而其政治能量和对两岸关系的制约力大大下降。

(五)美国乐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极不友好的角色。然而,就目前来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仍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美国、大陆、台湾三方博弈关系的变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美国因其特殊的战略利益诉求,及在三方博弈中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处于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虽仍占有相对优势,但底气已经开始变得单薄。其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中国的支持。当前,美国不仅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为伊核、朝核等问题所牵制,而且因格鲁吉亚与俄罗斯间的战事而引发的俄美新冷战似乎也箭在弦上,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表态与作为对美国至关重要。再次,美国过去八年处理台海两岸紧张关系的经历,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决定了美国对两岸关系改善取善意态度。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冲撞两岸关系现状,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仅让美国长期以来的两岸政策捉襟见肘,而且牵扯了美国本就超负荷的精力,扰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因此,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缓和,恢复台海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最后,美国官方近期的言行也显示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布什在祝贺马英九当选的声明中提出,希望两岸早日恢复对话,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与繁荣。[ 7 ]随后,布什亲自打电话给,鼓励大陆抓住和台湾交往并解决歧见的机会,不要让机会跑掉。[ 8 ]

(六)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经济关系将是两岸关系的最终决定因素。两岸在过去20多年间形成的互补互利的经济格局,以及当前大陆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诱导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互补互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区。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方面批准台资项目74000多项,实际使用台资45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而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1988 - 200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 2007 年就超过1200 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23416亿美元,自台进口1010. 2亿美元,大陆逆差77516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者。[ 9 ]另一方面,大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更优越的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陷入衰退之中,台湾经济也因为与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和民进党执政的无能而陷入困局。而同时,大陆经济仍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颓势的重要动力。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间不仅早已发展出了互补互惠的经贸关系,而且大陆给予了台资企业和同胞更多的优惠待遇。伴随着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将不断拓展、产业将逐步优化。

(七)两岸同胞认同增强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一方面,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不断累积, 范围日趋广泛。截止2007年底, 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63万人次。其中,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 同比增长419%。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 同比增长1017%。[ 9 ]现在, 每年有300多万人次的两岸同胞往来于海峡两岸, 数十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居住。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出版、宗教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交流形式也不断创新。另一方面, 台湾同胞逐步认识到“”没有出路,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虽然台湾仍有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信“”分子的言论, 并给予“”势力以支持,但是在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大量的交流交往,台湾民众已经逐步看清了“”的本来面目,认识到“”的危险性,并深刻体会到“”没有出路。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何正确认识台海新形势?

总体上还是一个中国原则,听听专家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玮和厦大台研院副教授孙云,就访华期间问题的首次表态进行了解读。

政策仍“双轨”:坚持“一中”不放弃军售

孙云认为,在上海的正式演讲中,并未提到台湾,这符合台海现状——— 目前两岸关系已不是中美关系中的紧张点。而在回答学生提问时,首先强调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再加上“委婉表述”的“与台湾关系法”,表达了自己将会继承美国台海政策的这一基本框架。而针对敏感的对台军售问题,则模糊处理,没有正面回答,显示美国“双轨”的台海政策并未改变。

蔡玮指出,16日的讲话四平八稳,显示了美国既定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贯性。一直以来,美国鼓励两岸对话,缓和紧张,而且期待透过经贸往来,加强彼此联系,这些都符合两岸利益以及区域安全利益,当然也符合美国利益。

而李家泉则认为,与以往克林顿、小布什访华时的言论相比,在上海的谈话并无多少新意,宣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如恪守“三个联合公报”,这是中美两国发展关系的基石,无论美国哪个***上台均不能回避。另一方面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进行军售,“以台制中”的策略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次访华,在“对台军售”等敏感领域应也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突破。不过他也坦承,虽然表态没新意,但从上台后的言行看,与其前任相比,他对中国的态度还是相当友好的。

想法更“主流”:鼓励两岸“做生意赚钱”

李家泉表示,“至于()鼓励两岸之间进行商务与经济的交流,则是比较务实的做法”。蔡玮也认为,基本上透露出一种正面、健康、积极的态度,肯定目前两岸经贸发展。目前,全球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经济议题,而也从两岸经济和商务联系角度,强调建立两岸商务关系往来的好处,还强调不必太过分担忧意识形态问题,这抓住了当下主流想法。

孙云注意到,对两岸一年多来积极进行对话、沟通的努力,表示了乐观其成的态度。特别提到了两岸商贸关系的紧密发展,因为在看来,“做生意赚钱”可以让两岸不再那么关注意识形态纷争,两岸关系也就不会因这方面的差异而再度紧张。

中美多“焦点”:台湾问题“言微量重”

蔡玮认为,此次讲话,没有过多提及其他方面的两岸议题,应该是与其发表讲话的场合有关系,接下来与会面,应该会更加深入地论及。

对此,孙云认为,目前的中美关系更多是经贸面向,虽然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仍然存在,但暂时不是双方最关注的点。他认为,最可能的还是对两岸关系的和缓与经贸关系的发展表示肯定,因为这与访华的主题是完全相符的。

李家泉指出,台湾问题并非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气候问题、朝鲜问题、经贸问题都是两国更关心、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不列入重要议题,不代表台湾问题在两国关系中的分量在减轻,它依然是发展两国关系中一个难解的“疙瘩”。

李家泉表示,中美关系是“大两岸关系”,大陆和台湾是 “小两岸关系”,“小两岸关系”的根本好转,有赖于“大两岸”之间实现互信。李家泉呼吁,美国在两岸关系上应做到言行一致,放弃“以台制中”的方针,才能带来两岸之间的永久和平。

海峡两岸最近呈现出较好的“互动”势头,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为什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或“变数”?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胞。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展望未来的两岸关系

在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不断强化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使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惠及更多基层民众,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有序推进各项议程,着眼未来,为今后破解政治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要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稳,扎扎实实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尽早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确保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以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湾省

在2008年初台湾***选举中,在陈水扁的主导下,同时举行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若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

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

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

马英九当选台湾***及在未实现交接的空窗期,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

4月12日,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因此这次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

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连战访问大陆。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双轨协商机制

李登辉执政后期,为阻挠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有意抛出“两国论”,不仅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而且让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两会协商宣告中断。民进党执政后,陈水扁抛出了两岸“一边一国论”,大搞“法理独立”活动,让两岸关系陷于更大困境。

2008年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下,迅速促成了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复谈。6月中旬,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北京,两会举行了首次“陈江会”,达成多项共识,签署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两项重要经济协议,揭开了2008年两会协商及两岸经贸关系展的序幕。

在海峡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恢复与重新确立之后,国共党际交流平台也逐步得到新的确认与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之间“两轨交流机制”,即两会作为第一轨道,国共平台作为第二轨道的双重协商机制。

马英九当政后,一度坚持两岸两会这一正式的交流协商机制,对2005年国共建立的国共党际交流平台有所排斥,担心会在岛内民主政治下形成“以党干政”的现象。然而,国共双方非常珍惜与重视国共平台,尽管这一轨道不直接做出相关政策决策,但在两岸关系较为特殊的背景下,这一平台在两岸互动与协商过程中的功能却不是两能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马英九当局认可了国共平台。12月,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就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讨论,为两会下一步协商提供参考意见。

陈云林一小步 两岸一大步

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尤其是在海峡两岸两会负责人互访中,长期呈现“只来不往”的格局,即台湾海基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实现了多次大陆之行,而大陆海协会负责人却一直无法进岛商谈。尤其是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因李登辉的阻挠与干扰,汪老未能最后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更导致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中断长达九年之久。

2008年初,在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商谈之后,海峡两岸都在期盼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然而,随后大陆“三鹿毒奶粉”的爆发,因相关产品出口到台湾,在岛内引起市场恐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政治势力将原本单纯的食品卫生安全高度政治化、扩大化,掀起一股“反中”恶流,强烈反对陈云林访台,成为影响2008年两会协商的最大变数。

尽管面临强大的压力,大陆方面与国民党执政当局依然按原定,促成陈云林于11月初访台,在台北举行了第二次“陈江会”以及“马陈会”,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跃:首先,这是大陆海协会负责人首次登台访问,实现了近60年来大陆最高官方代表正式访台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是首次成功在台北举行了两会负责人的“两会会谈”,打破了长期只能在第三地或在大陆会谈的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三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重要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四是陈云林与马英九的会面,开创了大陆海协会负责人与台湾***的首次会谈。

马英九带来的变化

长期以来,台湾在李登辉与陈水扁统治下走上了以追求台湾独立与两岸政治对抗的发展道路,先后抛出了两岸“两国论”与“一边一国”的错误谬论,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这种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

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可以说,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让两岸关系重新步上良性互动与发展的轨道。

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多年来,尽管两岸实现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和谐音依然存在

失去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的“”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流血,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的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地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

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2009年值得期待

2009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

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不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