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蒙城一周天气_蒙城一周天气预报七天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亳州赋吾乡亳州,古云“焦”、“谯”、“薄”,自高辛氏[1]之封值此疆,迄今已历四千余载。尝感其渊源之久,人物之盛,古迹之富,物产之丰,民俗之厚,异域殊方之所无也。地市之置,已寒暑十易,爰良契,为赋以美之,其辞曰:古都亳州,处房、心之分野[2],临华夏之中区,首宋、陈而尾吴楚,接商、颍而翼周、徐[3]。枕黄而瞰淮,引涡而纳淝。陇海纬乎其侧,京九经乎其圻[4]。昔帝喾始迁乎此土,踵武继以成汤。老君弃俗

蒙城一周天气_蒙城一周天气预报七天

亳州赋

吾乡亳州,古云“焦”、“谯”、“薄”,自高辛氏[1]之封值此疆,迄今已历四千余载。尝感其渊源之久,人物之盛,古迹之富,物产之丰,民俗之厚,异域殊方之所无也。地市之置,已寒暑十易,爰良契,为赋以美之,其辞曰:

古都亳州,处房、心之分野[2],临华夏之中区,首宋、陈而尾吴楚,接商、颍而翼周、徐[3]。枕黄而瞰淮,引涡而纳淝。陇海纬乎其侧,京九经乎其圻[4]。

昔帝喾始迁乎此土,踵武继以成汤。老君弃俗,乘青牛而西去[5];庄生适志,化蝴蝶以徜徉[6]。吴主奋烈,原资伍子[7];汉高得鹿,实赖子房[8]。孟德却嫌,自焚《新书》[9];元化当恨,未传《青囊》[10]。魏文摛《秋风》[11]之清藻,陈思赋《洛神》[12]之华章。许褚驰八紘[13]之威勇,木兰遗千载之余芳。公垂工为乐府,声名竞于乐天[14];将军娴于丹青,艺伎肇启子昂[15]。又永叔、元献、子固、文潜、无己、稼轩辈,或本亳籍,或宦于亳,或长于亳,莫不陶然自怡,甘老是乡[16]。

道宫肃肃,曲巷幽邃,仲尼于焉问礼[17];天静崇丽,紫气氤氲,老君于斯延祭[18]。故道[19]萦回,玄关迭见,感魏武用兵之谲诡;观稼无迹,讲武丘墟,嗟豪杰风流之永逝[20]。嵇山[21]峨峨,林翠溪清,时闻叔夜啸咏;涡水汤汤,烟靑草碧,争见图南游戏?[22]彼牌额削耸,檐牙高襄[23]者,花戏楼也。藻井画壁,载一段断桥奇缘[24];玉台金墀,演几番长生故事?[25]彼南北遥应,揭然[26]干云者,薛阁、万佛[27]之塔也。历五朝[28]而继出,弥千载而并峙。

州人仰华祖之溉泽,广辟药草之圃,咸工岐黄之术。其所艺[29]也,有芍药、金菊、桑皮、花粉之俦,川芎、白芷、丹参、黄芩之属,盈畴蔽野,连畹接亩[30]。方其散荣也,璨如贝锦,烂若明霞,芳泽四溢,敷茵无涯。当其获刈也,充庭实栋,贯道累车,积如丘阜,彭彭[31]堪嗟。复有菁荠之产,苔干之贡,咸以此乡珍异,交遍鬻于迩遐[32]。至若仙乡之名,醉乡之称[33],厥来有自,洵[34]非虚夸。曩者魏武献九酝于汉皇[35],伯伦赍斛觞以游林下[36],今则古井播声于域内,高炉擅美于中夏。醪糟五谷,旧酾新醅[37]。童子解饮,妇人衔杯。远客来访,未便轻回,必欲捧瓮承斗,酣畅隗颓[38]。

州人谙摄生之道,明导养之术,竞习五禽之戏,争练晰扬之掌[39],豪眉耄耋[40],塞于途路。曰若亳之剪纸,花叶布芳,龙游凤翔,宜贴琐窗[41],复饰洞房,真幻莫辨,延誉四方。若高跷之俗,舞者勒巾裹袍,铅粉半匀,言笑晏晏[42],顾盼频频,如走平地,观者如云。又若鬼会之戏,阎罗森立,无常阴巡,号声雷动,销魄惊魂,骇怖之状,难以尽陈。

长街四通,广衢[43]八达。雕梁丽甍[44],遥见依约古韵;酒肆歌台,象验今岁繁华。涵古融今,锐气风发。千载犹新,诚待五洲宾客;百业方兴,以徕[45]四海商家。

[1] 高辛氏:即帝喾(k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

[2] 分野:古人以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国相配,称某某分野,房、心分野大概在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一带。

[3] 商:商丘。颍:阜阳。周:周口。徐:徐州。

[4] 陇海:即陇海铁路线,从亳州北侧经过。京九:即京九铁路线,有亳州站。圻(qí):疆域。

[5] 《列仙传》载: “后周德衰,(老子)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6]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7] 烈:业。伍子:即伍子胥,名员(yún),春秋时期楚国大将,因父兄被楚平王,与太子建先后逃亡于齐、郑,后投奔吴国,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伍子胥自郑亡吴时曾经过安徽北部,至今利辛当地仍流传着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故事。

[8] 子房: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被封为留侯,亳州人。

[9]:《新书》:即《孟德新书》,曹操所著兵书,《三国志·魏志》载:“(曹操)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

[10] 元化:华佗,字元化。《青囊》:即《青囊书》,华佗的医学著作,《三国志》本传载华佗自焚其书,《演义》云为狱卒妻所毁,恐不足信。

[11] 《秋风》:曹丕代表作《燕歌行》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之句。

[12] 陈思:曹植,曾被封为陈王,薨后谥思,故又称陈思王。《洛神》:即《洛神赋》,曹植的代表赋作。

[13] 八紘(hóng):指八方极远之地。

[14] 公垂:唐代诗人李绅,字公垂,亳州人,诗风近于白居易,有《悯农》二首传世。

[15] 将军:唐代画家曹霸,魏宗室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史中称曹将军,善画马,亳州人,杜甫曾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针军画马图》等诗中极赞其画艺。子昂,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亦善画马。

[16] 元献、永叔、子固、文潜、无己、稼轩:晏殊,字同叔,卒谥元献。欧阳修,字永叔,。曾巩,字子固。三人都曾知任亳州。张耒,字文潜,苏门四学士之一,祖籍亳州。陈师道,字无己,曾任亳州司户参军。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少时随祖父居亳,曾从学于州人刘瞻。

[17] 道宫:道德中宫,又名老祖殿,位于亳州老子殿街,前有问礼巷,传说为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处。

[18] 天静:即天静宫,又名老子祠或老子庙,建于唐代,位于今涡阳县城北。

[19] 故道:即曹操运兵道,传说曹操为以疑兵惑敌而修此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 观稼台:分东观稼台、西观稼台,位于亳州市区,传说为曹操督耕观种之处。

[21] 嵇山:位于蒙城县北,传说为嵇康隐居游憩之所。

[22] 图南:宋道人陈抟(tuán),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卒年118岁,被后世尊为“陈抟老祖”。宋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

[23] 襄:上。

[24] 藻井画壁,载一段断桥奇缘:花戏楼堂内壁版上,多雕有《白蛇传》等戏曲故事,故云。

[25] 墀(chí):台阶。长生:即《长生殿》,清代洪升所著。

[26] 揭然:高貌。

[27] 万佛、薛阁:皆塔名,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据传建于唐贞观年间。塔内外嵌有近万佛像,故名。薛阁塔位于亳州市区内,本名文峰塔,清乾隆年间知州郑交泰为倡文风而建此塔,因地近薛家阁,故名薛阁塔。

[28] 历五朝而继出:万佛塔建于唐,薛阁塔建于清,其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故云。

[29] 艺:栽种。

[30] 芍药、金菊、桑皮、花粉、川芎、白芷、丹参、黄芩:皆中药名,其中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为亳州之特产,被冠以亳名,载入《中华药典》,尤以芍药为最,被亳州奉为市花。俦、属:类。畹:古计量单位,三十亩为一畹,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31] 蓬蓬:盛多貌。

[32] 交遍:周遍,《诗经·邶风》:“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鬻(yù):卖。迩遐:即遐迩,此处倒文以叶韵。

[33] 仙乡之名,醉乡之称: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诗有“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之句。

[34] 洵:确实。

[35] 曩:以前。九酝:九酝春酒,即用九汲之法酿造的美酒,曹操曾将亳州产的九酝春酒献给汉献帝,并上表说明其酿造之法。

[36] 伯伦:刘伶,字伯伦,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等恣意遨游于林下,号为“七贤”。赍:携,带。

[37] 酾(shī):滤酒,此处用如名词,指已经过滤的酒。醅(péi):没有过滤的酒。

[38] 隗(wěi)颓:倒下的样子。

[39] 晰扬掌:一种武术套路,传为亳人所创。

[40] 豪眉:高寿。耄耋(màodié):指人八九十岁。

[41] 琐窗:雕花的窗户。

[42] 晏晏:和乐貌。《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3] 衢:大道。

[44] 甍(méng):屋脊。

[45] 徕:招徕,使……来。

希望纳 谢谢!

春秋时代及其以前,黄河出积石山(今青海南部或甘肃临夏西北)“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龙门以下一段南流至华阴向东,经三门过孟津与洛河汇流,其流道大体与今河相同。再下过大伾山北流,穿过漳河,经今河北周曲县以东向北,然后分为数支,分道入海。最北一支为主流,到今深县南折而向东,循漳河至青县西南,又东北经天津东南入于渤海。这条河最早为《禹贡》所载,故又称“禹河”。

春秋至今,两千余年,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重大者有以下数次。

一、周宿胥口河徙

《汉书·沟洫志》寻|王莽大司空橡王横语:“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史称此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清胡渭《禹贡锥指》进一步指出,“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右经滑台城(滑县旧城),又东北经黎阳县(泼县东北兰里)南,又东北经凉城县,又东北为长寿津,河至此与深川别行而东北入海,水经谓之大河故渎。”按《水经·河水》所记,大河故渎大致经今河南滑县、俊县、濮阳、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等县市境,德州以下复入河北,经吴桥、东光、南皮、沧县而东入渤海。

宿胥口河徙之后,禹河旧道,有时还行水,至战国中期才完全断流。

二、新莽魏郡改道

新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在此以前,王莽常恐“河决为元城家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致使河道第二次大变。

魏郡河决之初,水无定槽,泛滥于平原、千乘之间,后经王景治理始得以稳定。据《水经》记载,此河大致走今濮阳南,范县北,阳谷西,莘县东,在平东,禹城西,平原东,临邑北,商河南,滨州北,利津南而入渤海。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

三、北宋澶州横陇改道

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七月,河决澶州横陇塌,于汉唐旧河之北另辟一新道,史称横陇河。横陇河的流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载,“河独从横陇出,至平原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滨之北入海。”气姚汉元《中国水利史纲要》说,“河决时弥漫而下,东北至南乐(今县)、清平(今为镇)县境,......自清平再东北至德州平原(今县)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治庆次,今惠民县)、滨(治渤海,今滨县北)之北入海。”邹逸麟《宋代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定此河“经今清丰、南乐,进入大名府境,大约在今馆陶、冠县一带折而东北流,经今聊城、高唐、平原一带,经京东故道之北,下游分成数股,其中赤、金、游等分支,经橡(治今惠民县)J、滨(治今滨县)二州之北入海。”今清丰六塔集以东尚有遗迹,向北经莘县韩张集(故朝城)以西,下经聊城堂邑镇、陵县县城以右,高唐、平原、惠民以左。此河道形成之初,“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但到庆历王四年,“横陇之水,又自下流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淤,必决上流,终于在庆历八年发生了商胡决口改道。

四、庆历八年澶州商胡改道

宋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河决商胡埽(濮阳东北二十余里栾昌胡附近)”,改道北流,经大名(今县)、恩州(清河县西北)、冀州(冀县)、深州(深县)、瀛州(河间县)、永静军(东光)等地,至乾宁军(青县)合御河入于渤海,史称北流。后12年,即嘉桔五年(1060年),又决大名第六埽,下流“一百三十里至魏(大名)、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再下合笃马河(今马颊河)由无棣入海,时称二股河,也称东流。东流与北流并存了近40年,且互为开闭,直至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末河决内黄口之后,东流遂绝。商胡改道,也是一次大改道,北流河道已移在西汉屯氏别河和张甲河以西,其下游与禹河主流已十分逼近。

五、南宋建炎二年杜充决河改道

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黄河下游河道,从此又一大变。杜充决河的地点,史无明文,《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在滑县上流的李固渡(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决口以下,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注入黄海。此后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迁徙的范围,主要在今豫北、鲁西南和豫东地区。此次决河改道,使黄河由合御河入海一变而为合泗入淮,长时期由淮河入海。

六、南宋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改道

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宋军”,黄河河道又一次较大的变化。寸金淀在今延津县脖城东偏北三十里的滑县境内。决河之水南流,经封丘西、开封东入陈留县(今开封县陈留镇)境,以下“分而为三,杞居其中。”杞县“城之北面为水所坦,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帷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新城北一支夺滩河由帷州、宁陵、归德至夏邑,以下分流经糠水至宿迁合酒和经作水故道至酒州入淮。中间一支为主流,由新旧杞县城之间南流入涡,经鹿邑、毫州、蒙城至怀远入淮。旧城南一支,经太康、陈州入颖,经颖州、颖上入淮,同时也分流入涡。后因归德、太康二地要求,“相次堙塞南北二汊,遂使三河之水合而为一”,全由涡河入淮。此河行水60余年,到元成宗大德元年(12年)河决杞县蒲口,沿旧河东流合泗入淮为止。

七、明洪武至嘉靖间河道变迁型

明初黄河,经河南荥泽、原武、开封,“自商、虞而下,由丁家道口抵韩家道口、赵家圈、石将军庙、两河口,出小浮桥下二洪”,经宿迁南流入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决原武黑羊山,“东经开封城北五里,又东南由陈州、项城、太和、颜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曹、单间贾鲁所治的旧河遂淤,主流徙经今西华、淮阳间入颖河,由颖河经颖上入淮。

正统十三年(1448年),河先决新乡八柳树,“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溃寿张沙湾,坏运道,东入海”。后又决荥泽孙家渡口,“漫流于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和”,沿颜水入淮。二河分流之初,北河势大,故沙湾屡塞不成;景泰四年(1453年)以后,南河水势渐盛,“原武、西华皆迁县治以避水气时为便利清运,纳河南御史张澜的建议,自八柳树以东挑挖一河以接旧道,"灌徐、吕"。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塞沙湾,黄河主流复回开封以北,沿归、徐一路旧道,经宿迁、淮阴入淮。弘治二年(1489年)以后,白昂、刘大夏取“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方策,一再疏浚孙家渡旧河,分杀下流水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南岸故道尽塞”,“全河尽出徐、郊,夺入淮泗”,至隆庆六年(1572年),“南岸续筑旧堤,绝南射之路,”进一步使河道得以稳定。此后,黄河归为一槽,由开封、兰阳、归德、虞城,下徐、邳入淮,一直维持了280余年。

八、清咸丰铜瓦厢改道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十九日,兰阳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工二十日全河夺溜。

铜瓦厢决口后,溃水折向东北,至长垣分而为三,一由赵王河东注,一经东明之北,一经东明县之南,三河至张秋汇穿运河,人山东大清河。当时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无暇塞治,文宗谕示:“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九、民国27年郑州花园口决河南徙

民国27年(1938年)6月,南京国民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派军队扒决黄河。6月5日,先将中牟县赵口河堤掘开,因过水甚小,又另掘郑州花园口堤。9日花园口河堤掘开过水。后三日,大河盛涨,“洪水滔滔而下,将所掘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河水由贾鲁河入颜河,由顾河入淮;少部分由涡河入淮。至民国36年(1947年)3月15日堵复花园口决口,大河复回故道。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情况见图1一1。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前,有个打渔的老头,他有个女儿叫黄荷。有一天,老头在河中捞起一个小男孩,这男孩和黄荷一般大小。老头将男孩带回家,给他起了个名子叫黄河。黄河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头便把美丽贤慧的黄荷嫁给了黄河。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头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也吃不进去,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又求神,又请医,还是治不好老头的病。这事乐坏了一个对黄荷不怀好意的财主,财主叫人装神弄鬼,说什么,要治地好老头的病,除非用悬崖草,河底沙做药引子,小两口一听便各自去取药引子,黄河去河底取沙,黄荷去悬崖摘草。

谁知黄河一去不复返,淹死在河里,家里人知道后哭的死去活来,不久,黄荷的爹娘相继去世,财主一见时机到了,便千方百计的迫使黄荷嫁给他,黄荷为给爹爹报仇,就装同意,不过她让财主向黄河取沙的那条河叫三声"爷爷"那天,黄荷全身洁白,站在河边,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在财主面对黄河叫"爷爷"的当儿,她乘财主不注意,将他推入河中,然后自己也跳进去,河水马上掀起大浪,浑浊汹涌,气势逼人....

从此,黄河的水再也没有清过,好象日夜向人们诉说着黄荷的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