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趋势 天气趋势

露水河天气预报15天查询_露水河镇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示天气2.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一、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

1.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示天气

2.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

露水河天气预报15天查询_露水河镇历史天气预报查询

一、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 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七月北风及时雨.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蚂蚁垒窝要下雨.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 东虹日头西虹雨.

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星星眨眼天要变.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蜘蛛结网天放晴.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秋吹东风毛毛,夏吹东风雨.

气象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一、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物象测天谚语

16、燕子低飞 天将雨

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21、猪衔草 寒潮到

22、狗泡水 天将雨

23、鸡晒翅 天将雨

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25、蚯蚓封洞 有大雨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示天气

第一篇 基本常识

第一、要有团队精神

户外运动时间长、地形复杂、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成功、愉快、顺利地完成户外活动是要靠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团队精神更加重要。 提示: 1、应该对一些事情作明确分工,如:开路、断后、生火、扎营等 ; 2、应事先选好一个队长,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遵守纪律,服从大局,这点很重要; 3、人数较多时要注意行进队型,队伍过长容易走失队友或有人出现意外而不能及时发现 ; 4、所有装备和给养应根据各人体力好坏及性别做科学分配背负,以便队伍保持一致的速度 ; 5、如有人遇到严重的伤病,整个活动计划必须作出应变,全体放弃或部分人带伤员撤退 。

第二、要注意体力分配

活动刚开始时要控制好兴奋情绪,容易速度过快,应掌握好行进速度。适当掌握休息时间。提示: 1、全程尽量保持匀速,掌握节奏,按计划的休息时间休息和进食 ; 2、根据大家体力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宁可延长时间。避免 不必要的体力过分透支,要为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让体力留有一些余地 。

第三、要掌握线路和方向

出行前尽可能地搜集活动地区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各种可能性做充分了解和考虑。有等高线地图时,可将预定线路和方向进行分析,如:需翻越几道山、经过几个垭口、海拔上升和下降情况。这样有助于在行进中判定方向。 提示: 1、携带较准确的指北针和海拔表(有的地区很需要); 2、携带并保护好地图和资料 ; 3、带信号笔和扑克牌,以备迷路时作路标记号用 ; 4、如对穿越地区所知资料甚少、条件又较复杂时,最好请走过的人同行或找当地向导带路 。

第四、要注意防水 在雨季或多雨地区,特别是长时间的穿越,如防水准备不充分整个活动会遇到极大的麻烦,个人安全也难保证。因此在出行前要了解活动地区气候,并准备相应的装备。 提示: 1、帐篷应选用三季或四季帐(高山帐防水较差,在低海拔地区谨慎使用); 2、使用背包罩或塑料布遮盖背包,即使背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 3、在向背包内填装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这样既防水也有利于物品分类 ; 4、有条件就使用防水冲锋衣裤(waterproof、gore-tex和任何标有breathable的材料都可以),雨具最好还要准备 ; 5、登山鞋最好防水透气,这很重要。

第五、要注意饮水问题

失水极其危险。在短途出行时,如已知补水困难就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2升。长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最好要取流动之水,要观察其污染情况, 提示: 1、缺水地区饮水要按计划分配饮用。除特殊情况外,在找到水源前绝不要把水饮尽 ; 2、野外取水后,有条件务必使水煮沸后(煮沸5分钟)再饮用; 3、水中有大量泥沙时要使水沉淀10分钟以上;4、蚂蝗多的地区水一定要煮沸后饮用; 5、有条件可以带过滤器和净水药片以替代无法使用加热的情况;6、如在缺水地区长时间活动,应学习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

第六、小心野外用火

出行时要携带一个以上火源,如:打火机、防水火柴等。有条件最好携带野营气炉、气罐。从环保的角度,如非必须,勿生篝火。在营地生火时要留意营地是否是禁火区,如非生存需要请勿违规。提示: 1、注意风向,不要把火堆放在帐篷的上风处,并与帐篷保持一定距离 ; 2、离开时用水和土石压盖将火彻底熄灭,并检查是否还冒烟。

第七、安营 寻找安全、避风、干燥、平整的高处扎营。要注意六大原则:一是 不可在峡谷的中央,避免山洪;二是 不可在近水之处,避免涨水;三是不可在悬崖之下,避免落石;四是不可在高凸之地,避免强风;五是 不可在独立树下,避免电击;六是不可在草树丛之中,避免蛇虫。 提示: 1、营地附近最好有水源,取水方便 ; 2、如需生火就要考虑附近有没有柴禾 ; 3、下雨或多雨季节,视地形情况注意在帐篷四周挖好排水沟 ; 4、风大时注意帐篷的抗风固定,确定无虞再事休息 ; 5、睡前把贵重物品、衣物、食品放入帐内(假如帐内还有空间)。

第八、切实注意保暖

许多地区(如:沙漠、山区)昼夜温差较大,海拔上升大也会产生较大温差(海拔上升1000M温度下降-6度)。高山地区,失温极其危险。高海拔地区登山或者穿越,注意出汗后和睡觉前的保暖。 提示: 1、对所到地区可能的最低温度作好充分估计,相应准备保暖衣物和选择合适睡袋 ; 2、当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湿后,热量散发的速度是惊人的,此时要尽快换上干燥内衣。有条件可选用coolmax等排汗快干面料的内衣;3、注意避风; 4、饮用热水;5、高寒地区则需要更专业的装备和知识 。

—————————

第二篇 生存救助

—————————

人类在经受挫折中积累着征服自然的经验,并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立足。生存是维持生命的艺术。把力量弱小的个人置于充满危险的大自然中,如果不掌握一些生存本领,怎样抵挡突发灾祸呢?

第一、一般常识

其中,精神因素是走出绝境的关键。现代人早已用科学手段证明精神的巨大作用,其意义不言自明。

1.不要招惹野兽 。例如,在非洲的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有许多自由放养的动物。一天,有个兽医和他的助手骑摩托车在公园林间小路追逐幼象,一直在旁边关注事态的母象担心幼象会遭不测,就奔过来把兽医挑死,其助手拼命奔跑,才侥幸逃生。又如,一个缝衣匠在做衣服时,一头象路过这里,把鼻子伸进敞开的窗户,缝衣匠随手用针扎象的鼻子。几个月以后,这头象再次来到这条街,它在喷泉边吸满一鼻子水,到缝衣匠窗前把这个爱捉弄动物的人浇了个浑身湿透。 我们也不能把狼、虎、豹、狮等猛兽幼崽抱回来玩耍或喂养,因为猛兽嗅觉惊人,会循味而来,进行报复。

2.掌握生存本领。 譬如,二战期间,英国妇女朱丽娅乘坐的客机在北非热带丛林坠毁,朱丽娅幸免于难,当时她与大自然抗争,几个月后获救。她的经验是认真选择食物;自制吊床在外露宿;不断做路标,确定前进方向,或沿小溪顺流而走;保存火种,用来煮食、取暖、照明、驱兽。又如,1994年7月,莉迪亚在北极死里逃生。她的经验是利用地图、指南针和地形确定前进方向;把食物均匀分配,不能一次吃光;野外探险时,要带上救生盒(像装20支香烟的硬铁皮烟盒大小)。

3.切勿疏忽大意。例如,法图女探险家尼古拉·维罗多曾只身闯丛林,赤手擒毒蛇,但在疏忽大意时也步入窘境。一天夜里,她在澳大利亚原始森林的灌木林追踪一条巨蜥,突然巨蜥消失在矮丛林中,她紧追而至,突然地面塌陷,被摔在落差几米的巨石上几乎昏厥过去,后来靠着顽强毅力才爬回几千米远的帐篷,但是左肋骨全部摔断。

另外,有位植物学家曾在20世纪50年代到福建武夷山李家坡地区考察,他在攀拉时有棵碗口般粗细的大树拦腰折断(朽木),使他飞速地向沟底滚去,在应急时刻由于死死抓住一棵檀树,才大难不死。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是1942年11月,德国海军潜艇击沉了“斑罗蒙”号轮船,22岁的中国船员潘某抓住船板活了下来,他爬上救生筏后发现食品,但是一个月以后消耗殆尽,便开始收集雨水,并钓鱼充饥。当捉到一只海鸟在解脱孤独感的同时疏忽大意,忘记收集雨水,也忘记准备食品,渐渐地口渴难忍,在无奈之下吃生鱼、吸鱼汁,被迫饮尿,最为痛苦的是浑身长疮!皮肤起皱、疮痂流脓,后来一场小雨救了他,在海上漂泊133天以后获救。

在帐篷、睡袋里能高枕无忧吗?不能。据报道,某地一个村民半夜从熟睡中醒来,觉得身边有个东西,他睁眼一看不禁魂飞天外:躺在他身边正在酣睡的是只金钱豹!他蹑手蹑脚地起来,拿出铁链设计圈套,金钱豹醒来一动,就被铁链缚住。村里人闻讯赶来帮助他把金钱豹关在笼子里,后来在村长劝说下放归山林。

1978年3月10日晚,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在梦中被北极熊狂吠惊醒时,北极熊脚步声离他不足10m了,他竟粗心大意没有把放在身边,子弹也没有上膛,抵抗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装死。他躺在被窝里一动不动地听任北极熊压坏狗食盆,咬破盛满海豹油的塑料桶,然后静听脚步声向帐篷逼近。刹那间熊掌已经按上植村直的太阳穴,他死死屏住呼吸,白熊在咆哮,用鼻子触摸植村直的身体并猛地一掀,一只小火炉从架子上掉下来,砸在植村直腿上但不敢吱声,他的嘴和鼻子深埋在积雪中,憋得快喘不过气了,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在经历了漫长的一分钟后,白熊才悻悻地离开帐篷,植村直庆幸自己熬过这比一年还要长的一分钟。然而他再一次放松警惕,在白熊没有离去之前“死而复活”,白熊又返回来,植村直不能恢复刚才的姿势,他紧张得手脚颤抖,眼看白熊越走越近。然而,奇迹出现了,白熊大概己用狗食和海豹油填饱肚子,它走到帐篷前居然停下来,扯开嗓门大吼,震耳欲聋的吼叫声震得帐篷直抖,使他心惊胆战。在威风发足以后,白熊真的走了。

4.行前准备

——掌握旅游信息。野外探险消耗体力很大,没有健康的体魄,仅有一时的热情,非但不能完成任务,而且会面临着死亡威胁。所以,在野外探险以前以及探险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自己健康状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体检。

对于旅游地,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好。譬如,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特点,对外来者的态度(敌意还是友善)、民族风情与禁忌;旅游地的基本情况(河流流向、水头落差、险滩分布、山高与坡度、植被覆盖、气温与温差、昼夜长短、潮起潮落、风力风向等)。

——列出装备清单。根据旅游时间长短,准备好地图、食物、水、药品、衣物、应急用品、特殊装备等。

服装要适合时令、样式宽松、行动灵活、容易洗涤,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穿上布底鞋、胶底鞋或者旅游鞋;雨具、餐具、遮阳帽、风镜、墨镜等。

食物要选择饼干、方便面等脱水食物;水果要洗净消毒,装入食品袋;餐具要卫生和方便,带上有盖的杯子、水壶、备用的食品袋等。

——制定行动计划。计划的制定要留有余地。特别要考虑在目标受阻、车辆抛锚、断水断食、天气异常、路况严峻、疾病流行等各种极端事件时的对策;列出较为宽松的探险日程与安排;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

——明确责任分工。这一点对于团队探险尤其重要。要有专人负责医务、翻译、炊事、车辆、驾驶、装备、向导等。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会带来自信。信心能够帮助人们战胜恐惧与焦虑、严寒与酷暑、伤病与疼痛、饥饿与劳累、厌倦与烦躁、绝望与孤独。

5.应急用品

应急用品种类繁多,下列用品仅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照明与点火。例如,火柴,以防水火柴为好,但要解决体积大带来的不便;如携带普通火柴,可用熔化的蜡烛油包住火柴头,以确保安全;为节约空间,可将火柴后半截去掉。还有蜡烛,要削成条形以便摆放;牛羊脂做成的蜡烛可以在应急时食用,但要注意炎热天气不易贮存的问题。再有火石,即使在潮湿环境下仍可以发挥作用;微型电筒,亦可用于照明,要安装功率大、寿命长的锂电池。放大镜,用于聚光生火、拔刺穿针等。β灯,用于夜间查看地图、或垂钓。信号灯(板),携带红绿迷你型闪光信号灯头和钢笔大小的放电体,携带荧光材料制成的条板等。

——生活用品。譬如,针线,用于缝补和挑刺;要准备不同型号的针,至少有一根是大号的,选择坚韧耐磨的线并绕在针上。鱼钩和鱼线,用于钓鱼和捕鸟;小号鱼钩既可钓大鱼又可钓小鱼;而大号鱼钩只能钓大鱼;钓鱼线尽量长一些,以便捕鸟(但要注意不能违法)。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要求刻度清晰、体积小,以液态填空型为好,没有漏隙和气泡,指针能自由转动。圈套索线,用于布置陷阱或圈套等,要选用60~90cm长的精细铜线。锯条,锯条两端的把手可用木质栓扣之类的东西代替,注意在锯条外面浸油,以防生锈。刀具,如折叠刀、月牙型弯式砍刀等;睡袋,当环境潮湿时,选择人造织物真空棉睡袋;当保持干燥时,选择羽绒睡袋;当然均可选择透气材料制成的露营袋。背包,选择结实舒适、承重力强、不易磨损、配备构架,附有内衬、防水防漏、安装安全拉链的背包,装物时遵循急用在上、重上轻下、不要过高的原则,炊具炉子放入边袋,食物要保证营养平衡。

——急救药具。急救药具包括诊断用的体温计、血压计;预防用品漂白粉、高锰酸钾、酒精、碘酒、蚊香、灭害灵等;治疗用品胶布、绷带、多用镊、止血带;以及药物如解热、镇痛、镇静药,抗菌、抗敏药,降糖、解痉药,中枢兴奋药,清凉、解暑药,健脾消食药,抗风湿药,外用药,抗疟疾药等;救生箱(袋),所有急救药具要集中于此箱,系在腰带上;并把凝固态燃料、食品、救生包、信号盒放入铝制饭盒内。

——交通与通信。要保证车辆状况良好,进行特殊的改装和加固,以便应付极端环境。配备油箱、水箱等配件和修车器械;携带手机、收音机或微型电视机。每天晚上要向总部汇报自己的方位、完成的工作、次日计划安排等。每天早晨要收听天气预报、核对时间。当通信中断时要立即执行应急计划;行前力争配备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第二、水和食物

食物和水乃是生存之必需和保障。

1.野外觅水

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所有的生物都依赖于水,所有的生物都会有水。没有食物,正常人一般能存活20天左右,但是如果没有水,连三天也活不了。寻找水源时以流动水源最为理想。下面介绍一些野外觅水的方法:

——海岛觅水。在海岛迎风坡一侧,往往有水也有食物;还可以在岩石的洞穴里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时,水坑要挖在潮汐标志以上的安全地带,其深度要能使水汇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沉淀后用上面水,当然煮开以后会更加安全。

——植物取水。许多植物的绿色坚果,由于味酸可以迅速止渴;发黄的竹茎空节、海岸边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物等都有水。

——动物取水。水分占鱼体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获取3kg鱼,即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对淡水的需要。其方法是把鱼切成小块,或在鱼背上用刀划出十字口子,然后,用力挤出水来;或取出大鱼内脏,饮用鱼内流汁。

——冷凝制水。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撑起一个“雨篷”,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上升到雨篷顶部,经冷却会变成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来以备应急之需;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朝下,能收集到凝结水;或将刚砍断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里,温度升高时会产生凝结水;在沙漠中,选择潮湿地方可以利用太阳热能蒸馏造水,24小时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过蒸馏,也可以饮用。

——找水与净化水。可以到河流上游找水;沿着鸟类的飞行方向找水;干河床下找水;河道转弯处外侧最低处找水;山脚下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峡谷底和斜坡下寻找泉水;跟踪人或动物足迹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离开蜂巢不超过6.5km,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m的范围内飞行);要净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许盐,或家用漂白剂、净化水药片(1~2片)并摇晃均匀,在沉淀半小时以后可以饮用。

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要减少消耗、减少运动。例如,少说话,不吸烟,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头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动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币,可以缓解渴感;或在沙地里挖一个坑藏进去,藏到齐脖子深,可以挡住热量对人体水分的蒸发,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够提供阴凉。

注意:在万般无奈、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称其为“老虎奶”)。

2.野外觅食

——植物类食物。不能长期依赖单一植物作为食物来源,也不要断定鸟类、哺乳类或昆虫类动物食用的植物一定能被人类食用。

(1)尝试植物:一个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植物。当感觉不适时用木炭灰催吐。可以切下植物闻一间,如果发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气味则弃之;可以挤榨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有不适也弃之;如果没有不适,可以触动唇、舌或咀嚼一小块,如有任何不适同样弃之;如无不适,可以吞咽一小块并等待数小时,如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认定该植物安全可食。

(2)采集植物:使用洁净的空袋子、空篮子采集淡绿色幼枝、球根、块茎、落果等。注意不要采集带有乳白色、乳状汁液的植物;不要采集亮红包植物;不要采集分裂成五瓣形的浆果;不要采集茎叶上有微小倒钩的植物;不要采集枯黄的叶子;不要采集成熟的羊齿类植物等。

(3)确认植物:例如,温带地区的蒲公英、荨麻、车前草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类、野生无花果、竹类;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刺梨;极地地区的云杉、北极柳、地衣;海岸地区的巨藻和紫菜等,可以食用。

还有些植物,譬如,乔木树皮的内层,某些树木的树胶和树脂,白桦和枫树的树浆,以及相某些真菌植物、沙漠植物、热带植物、海滨植物、海藻植物等均可以食用。

注意:有些植物是有毒的。例如,当人体皮肤与某些植物接触时会受到刺激,引发皮疹,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不要误食某些有毒植物,如果把夺命草认作野百合或野洋葱就麻烦了。

——动物类食物。所有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如昆虫)在捕捉时几乎不需在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狩猎才能得到。因此,应该掌握一些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不要滥杀无辜。

味道鲜美、肉量充足的是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越多;动物越年老,脂肪越多,肉质越粗糙。

(1)掌握规律:多数哺乳动物在早晚活动,白天只有猛兽烈禽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整天觅食,小型动物频繁进食、活动,人们可以设置陷阱捕捉猎物。

(2)动物踪迹:清晨,要留心观察地面上的动物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说明动物离去的时间在几小时之内;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大,如果发现足迹,表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在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它的体型大小。

(3)啃食信号:例如,鹿类动物在夏季啃过的树皮成长条形,在冬季啃过的树皮有垂直牙痕或疤痕;兔类动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羊类啃食树皮,留下歪斜的牙痕;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如果发现地面上有散落的树木屑,树上可能有松鼠穴,但同时又发现有坚果或松子散落树下,表明可能是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可能有啮齿类动物的地洞。

(4)排泄物: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有强烈遗臭;植食类动物(牛、鹿、兔)粪便略圆如马粪状,此类鸟粪体积较小,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动物(猎、狐狸)粪便为长条形,此类鸟粪为丸状,会有未完全消化的小动物残渣;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范围有水源;地面上鸟粪富集,表明周围会有鸟巢。

(5)掘出的土堆:例如,野*会翻拱大块地面;较大动物经过,估计会有明显潮湿碎土,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留下地表小面积扒痕等。

(6)陷阱设置:(见《生存手册》略)。

3.海上觅食

在海上,人们比较容易获得的食物是鱼,但是不要冒险。

——捕鱼。方法一是钓鱼。把鱼线拴在船尾,让船拖着等鱼上钩。漂流者一般找不到真正的鱼饵,就用碎布条做成假鱼饵,骗鱼上钩,如果发现钓线突然绷直,或和船构成直角,说明鱼已上钩。如果钓上一条大鱼,当它被拉进船时应猛扑上去,把它抱住压在身下,并在最短时间给它致命一击。方法二是叉鱼,这种捕鱼技术要经过专门训练。

——捕海龟。海龟对声音很敏感,力大无比。应该做一个有活扣的套索,套住龟的头部。万一没有套索,就众人配合抓龟鳍,不要抓龟的头部。

——捕鸟。方法一是徒手捕捉,这要眼明手快;方法二是用竹竿击断鸟的翅膀;方法三是用长杆打鸟(轻轻摆动竹竿,吸引鸟使它飞得又低又近,然后猛击)。

——孤岛求生。当潮水退去以后,在海滩薄沙层下可以寻找牡蛎和蛤;夜晚用死鱼作饵拴在绳子上,系上一个坠,抛进水中,当感到拉起来吃力时要尽快拉回来,抓住龙虾和螃蟹后要将其打昏,不要抓锋利的钳子,在煮沸15分钟后即可食用;多数贝类可以生吃,但是煮后食用更加安全一些;在沙滩上沿着两行平行的龟迹可以找到海龟蛋;抓海龟时将其背朝下翻过来,用刀或棍把龟肉撬出来,除去硬壳、内脏,煮熟或烤熟后就可食用;在岩石和热带礁石上可以找到海参,其体内五块长条形白肉可以剥下来煮食;寻找海水进过的岩洞和岩石,上面有被太阳晒干的盐,将其溶解再过滤,即可食用。

4.沙漠觅食

把多余的兽肉切成厚2cm、宽数厘米,挂在阳光下晒2~3天,直到完全干透,可以长期保存;或将肉切成片并擦干,用干热的沙子埋上,不用盐,亦可长期保存;或在慢火堆上搭建一个架子,上面放上肉片进行薰烤。

注意:不要食用显示出病态的哺乳动物,不要食用动物肝脏等。

第三、野外居住

1.搭建庇身所

睡眠和休息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没有帐篷等设施的情况下,在野外就要搭建庇身所。庇身所可以遮挡阳光、防风避雨,保持一定室温。如果山风使得庇身之地不安全,可以沿着同一条等高线寻找,亦可寻找天然凹坑,四周加高、加固。

——地点选择。譬如,选择背风防雨,离水源较近处;附近有林木、空旷平坦、干燥有依傍、无太多石块处;山洪无法淹没处;远离蜂巢和死树、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野兽奔走的路径、谷底和山洞处;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等。

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区野炊和野营;点燃篝火时,要搭筑临时火墙,防止火势蔓延;野炊后要将火彻底熄灭;要准备防身用品,夜间要轮流值班,防止野兽侵袭和其他突发灾祸,确保安全。 要遵守国家对珍禽异木保护的法律法规,注意消防安全。

——临时庇身所。临时庇身所的搭建要因地制宜,利用天然地形(比如凹坑,把坑顶遮蔽上下)、地物(例如折断的树枝、倒地的树干、石块等)。

(1)圆锥形帐篷:将多根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另一端斜插入地,用雨披、地膜、塑料布、帆布等覆盖。

(2)屋顶形帐篷:把绳子栓在两棵树之间,将雨布搭在绳子上,张开后底边用石头压住。

(3)一面坡帐篷:把雨布一头固定在断墙或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在地面。

(4)丛林遮棚:在热带丛林地带,选择便于排水的高地搭建。要“先撑棚架后盖顶,围墙铺床同时行,最后挖出排水沟,铲除杂草把地平”。在潮湿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可以搭建在树上 。吊床两端拴在树上,上面拉一根绳子,搭上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形成防水帐篷。

2.组建营地

野外探险应当成立组织,委任或者选举某人负责,或采用负责人轮换制度,并明确分工,进行木柴收集、供水、做饭、捕猎、值勤、通信等,不论发生任何突发灾祸,都要保持高昂的士气。

——营地卫生。营地要远离垃圾和厕所,垃圾尽量用火焚毁或掩埋,防止饮用水污染。

——营地布置。建立固定用水点(比如河流上游),收集饮用水。洗浴、洗衣到河流下游;厕所和垃圾坑要建在营地下坡、下风向处;禁止随地便溺、乱倒垃圾;重新修建厕所时要将旧厕所掩埋。

——营地设备。要有床铺、梯子、滑车、雨披、护目镜、绳索等。

——打结技巧。野外探险总会使用绳子打结。我们要锻炼自己,在黑暗和恶劣条件下能自如打结,自如开结。譬如,单编结、双编结、单套环(救生扣)、攀踏结、死瓶扣、活瓶扣、扁担扣、牵牛扣、载人扣、猫耳扣、索环扣;套索索眼结、索结、索针结、丁香结、圆材结、速解结等。

第四、野外定向以及预测天气

1996年6月,探险家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一天以后,因迷路在湖心遇难。万一没有罗盘,在野外如何判定方向呢?

1、利用自然特征定向

——利用太阳定向。众所周知,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由西向东移动。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以根据太阳和物体的阴影,粗劣判定方向。

(1)太阳-标杆。利用太阳定向时,标杆可以发挥作用。找一根又高又细的标杆,使它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头,那么,A,B两点连线就是东西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

(2)太阳-手表。利用太阳定向时,手表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将手表的时针指向太阳,此时表盘上的“12”便指向西方;如果“3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

一、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立春

自秦朝以来,立春一直是中国春天的开始。它曾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上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鸟语花香;春天在生长,在耕耘,在播种。在气候学上,春季是指气候中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的时期。当我们在初春到达时,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往往会上升或增加。小春作物生长加快,小麦抽薹拔节期油菜耗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生长。农业谚语提醒人们:“当春天开始下雨时,早起晚睡。”大春的备耕工作也已经开始。虽然“春”已立,但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出现霜冻,再过几年,就会出现“白雪来不及春,花开花落树飞”的景象。[3]

雨水

节气的意思是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大。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下雨前天气寒冷,但雪花在飘落,令人不快的雨淅淅沥沥。之后雨水温度一般能回升到0以上,雪少雨多。然而,在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在隆冬,降雨也并不罕见。这段时间四川盆地平均气温10以上,桃李含苞待放,樱桃盛开,确实是气候上的春天。除了某些年份,霜冻期已经结束。嫁接果树种树正当其时。盆地冬季干旱后,一年四季春旱多,尤其是盆地西部“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土壤保墒,及时浇水,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油菜开花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目前仍处于旱季,气温低,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此外,寒潮入侵时可造成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惊蛰

反映节气的自然物候,意思是: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土里冬眠的动物。此时气温迅速回升,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逐渐出现春雷。在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春雷在雨中刺刺作响。盆地西北部除个别年份外,一般到清明前无雷,是四川省雷雨开始最晚的地区。蛰伏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春耕的繁忙季节。真的:季节不等人,一瞬间值千金。四川盆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比雨水节气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但由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在盆地东南部的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年份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的播种。其他地区经常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的低温天气,不能盲目早播。虽然气温上升很快,但降雨量增加有限。中部和西北部盆地的总降雨量在蛰伏期只有10毫米左右。常年的冬旱过后,春旱往往开始出现。此时,小麦的孕穗期和油菜的开花期处于需水量较多的时期,对需水量比较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造林也要考虑这种气候特点。栽后要勤浇水,努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展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在每个季节的中间。春分那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因此,春分和秋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昼夜分”,民间有“春分和秋分平分昼夜”的说法。春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中国中部有句农耕谚语,“春分麦起,一瞬值千金”。四川省气温持续上升,但一般没有降雨到春分那么快。3月下旬,盆地北部平均气温13至15,盆地南部平均气温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冰雪融化,旬平均气温在5至10左右。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气温最高,平均为18至20。除盆地边缘山区外,平均日平均气温连续七八年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播种,也非常适宜造林。但春分前后,盆地内往往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明显,最低气温低至5以下。有时,少量冷空气接踵而至,导致持续数日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一特点,要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

纯亮度

清明节是代表物候的节气,意思是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清明节有踏青、吃冷食、扫墓等民俗。俗话说“雪破清明,霜破谷雨。”天气晴朗时,盆地气候温暖,春意盎然。但清明节前后,冷空气仍不时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早稻死秧。所以水稻播种种植要避免冷尾暖头。在川西高原,由于冬季严寒,饲草不足,牲畜抵抗力较弱,需防范春季后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牲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

俗话说“雨过百谷”。有了及时充足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谷雨节气有这么个意思。谷雨季节

在四川盆地的节气中,“华阳落至极限”,刘落,杜鹃夜啼,牡丹花开,樱桃熟红。自然风光告诉人们现在是晚春。这时,盆内温度迅速上升。一般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已达到20至22,比4月中旬高2以上。在盆地东部,一两天内往往会出现30多度的高温,让人感觉很热。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入夏。春季盆地高温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大春农作物的早期栽培措施。野豌豆适宜的种植温度为18~22,此时可以满足。流域老旱区的经验证明,谷雨后早栽紫云英,可在夏旱前封藤叶,增强抗旱性,获得高产稳产。

夏初

节气顾名思义,长夏就是夏天的开始。但是各地气温不一样,夏天的时间其实也不一样。按照夏季五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气候学标准,长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刚步入夏季;盆内其余温度20左右,仍是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下的晚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早在4月中旬就感受到了夏季的炎热,长夏气温达到24以上,可谓盛夏炎热。055-79000长夏说“电见”。但就四川而言,即使是最晚第一次雷击的盆地西北部,每年的雷雨都是在4月上旬和中旬开始,所以“电见”不必等到长夏。长夏过后,正是流域中稻大面积种植的需水量关键期。暴雨的早到或晚到,雨量的多少,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如果不下大雨,那些没有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翻耕耙秧。根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暴雨平均始期在盆地东部为4月中下旬,中部为5月中下旬,西部为5月下旬。盆地东南部5月份的月降雨量为100-200毫米,西北部为75-100毫米。盆地西部和中部暴雨开始晚,雨量少,常有夏旱露头。在此期间,正如收获小春作物和在盆地种植大春作物一样,应特别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要播种。即使是阴雨天,也要防范小春收获物的发芽、霉变,做好抗旱保苗工作,警惕20以下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节气小而饱,是指小麦等夏季作物灌浆,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业谚语赋予了小满新的含义:“小满不满意,但他想一想”;"一个小人物是不满意的,但是一个大人物的种子无关紧要"。用“满”字来形容雨水的盈缺,并指出满了的时候如果田里没有足够的水,就可能造成田埂开裂,甚至种下水稻也不能种。因为“长夏小满插秧”,“秧冲小满谷落”,小满正是种稻的季节。流域夏旱严重与否,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种植面积。种植时间与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密切相关。

芒种

代表小麦等芒类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到了芒播的时候,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和红薯的移栽也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中稻已进入返青阶段,秧苗翠绿,生机勃勃。“东风染三千顷,折鹭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田野的美景。芒栽季节,未移栽的中稻要快栽;如果再推迟,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会因温度升高而缩短,生长期易受干旱和虫害,产量也不会高。红薯移栽最迟要在夏至前完成;如果种得太晚,不仅干旱的效果会加重,到了秋来气温也会下降,不利于马铃薯的扩大,产量也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农业谚语“芒种忙种”的道理。

夏至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需要14个小时。夏天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尽管白天最长,太阳的高度也最高。因为,表层的热量还在积聚

节气树阴,暑光。酷暑时节四川盆地平均气温26左右,已是盛夏。天气相当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全年7月中旬,在盆地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期,对杂交水稻抽穗开花不利。除了事先在布局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外,对已种植的也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能看到霜雪,相当于盆地早春的景象。酷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的季节。7、8月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经常会发生山洪,甚至引发泥石流。而盆地东部,夏季高温过后,往往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经常晴热,开始进入伏旱期。四川盆地,东旱西涝的气候,与农业丰收有很大关系。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抗旱抗洪,把危害降到最低。酷暑前后,四川省各地进入雷雨最多的季节。雷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常伴有大风、暴雨,有时还会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要注意防范。

大暑

暑意热。说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来说,暑热节气是一年中盆地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炎炎夏日正是茉莉花和荷花盛开的季节,茉莉花芳香沁人心脾。天气越热越香,给人一种干净香的享受。高贵的莲花,不畏骄阳骤雨,早开晚聚。诗人称赞它“反映了荷花不同的红色”。生机勃勃的夏天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习习”显然把立秋和凉爽的天气联系在了一起。可见,立秋是凉爽的秋天的开始。由于纬度和海拔的差异,在初秋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季。按照春秋五日平均气温在10到22之间的气候学标准,除了那些北纬高海拔的地方,立秋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此时也看不到凉风习习、黄叶飘飘的秋景。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8月份依然是一年四季的酷暑。气候统计显示,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才能入秋;在冬季常年持续或者没有夏季,春秋相连的高原山区,根本不可能说秋天什么时候开始。立秋后,四川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田间管理丝毫不能放松。水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防范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要继续分别做好旱涝保收工作。在立秋后的盆地,虽然季节仍是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的金秋来临了。

热度结束

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出”是藏而终的意思,“出叔”是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总的来说,四川盆地的平均气温比初秋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日平均气温可能连续3天以上低于23,影响杂交稻开花。但由于盆地夏季高温时仍基本受夏季风控制,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尤其是在长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在夏旱持续的年份里,“秋虎”还是感觉比较厉害的。川西高原盛夏,秋意浓。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已经是初冬,草枯萎,霜雪增多。夏季高温是四川盆地降雨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部多转变的前期。这个时候,盆地中部的降雨量往往是一年中的第二高点,比炎热的夏天或白露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两季农田用水,必须做好这一时期的蓄水工作。高原夏季至秋分将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四川盆地也是收获中稻的繁忙季节。一般盛夏季节盆地内日照仍较充足,盆地西部除外,雨天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铃形成。但是,再过几年,就像杜甫说的“三伏时节已过,烈日转雨”,秋雨会早早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每一个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抢丰收,抢太阳。

白露

露水是地面或近地物体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所以千禧年其实是天气转冷的标志。在我省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中,白露具有明显的降温快、开始下毛毛雨、日照骤减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夏季向秋季的季节转换。流域全年白露期间平均气温比夏季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陆续降至22以下。按照四季的气候学标准,时间序列开始进入秋季。流域秋雨多发生在白露至初霜前,岷江、青衣江中下游最多,流域中部相对较少。“虐千年,日走滑路”的农业谚语,虽然不能以千年当天是否下雨来做天气预报,但一般在千年节前节后总有一段持续的阴雨天气;而且此后流域降雨呈现强度低、雨天多、持续降雨的特点。相应地,盆地白露期的日照突然比盛夏减少了一半左右,这种减少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季节的上述气候特征不利于晚稻抽穗开花和爆桃,也影响中稻的收获和晾晒。所以农业谚语中有“白露里天晴,粟白如银”的说法。只有充分了解白露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才能减少或避免秋雨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利用雨水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小满、夏至之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不要错过好机会。

秋分

秋分是一个代表季节变化的节气。在这个秋日,太阳位于经度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此时,四川盆地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来自南方的冷空气与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相遇,导致反复降雨降温。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已降至0以下,已经可以看到羊群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入秋后,四川省降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和大暴雨很少出现。然而,雨天的数量增加了,经常是连续下雨,夜雨的比率很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秋池夜雨涨》,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秋季雨夜的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和凉山州秋季多雨潮湿,对秋收、秋耕、秋种影响较大。要抓阳光、管墒、防涝,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少、土壤墒情好的天气条件,不失时机地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在古代,露水被认为是寒冷天气的标志。中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到秋天寒露时,已是“露气而寒,化凝为霜”。此时,四川省的气温还在继续下降。盆地内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但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0以下。川西高原除少数山谷和低地外,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按气候学四季划分标准,已是冬季。千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大相径庭。常年寒露期间,流域降雨量也逐日减少。盆地西部大多在20毫米左右,东部在30毫米到40毫米左右。降雨非常频繁,黄昏时分就下,影响了“三秋”的生产,成为我省流域的灾害性天气。伴随毛毛雨的气候特点是:湿度大,云量重,日照少,阴天多,此后雾日明显增多。然而,秋雨的严重与否直接影响着三秋的进程和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在晴天收获播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多种有效耕作措施,减少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雪是寒露前后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断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要注意预防。

霜降

初霜节气是指天气渐冷,霜降开始。在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在16左右,初霜冻日之前有三个节气。在盆地的南部山谷,只有在隆冬才能看到霜冻。当然,即使是同纬度的地方,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地面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不一样,所以初霜冻期和霜冻日数也不一样。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露水变成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冻露形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霜冻是指气温骤降造成的作物冻害现象,受害温度因作物、品种、生长期而异。要形成霜,地面或地面物体的温度必须降到0以下,地面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但由于霜冻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如果继续降温,很容易导致霜冻。初霜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挖红土豆。如果收获太早

立冬,水开始结冰,地面开始结冰”。人们常把刺骨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流域也出现了霜雪稀少的情况。所以在气候学上,“立冬”在各地并不固定为立冬,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五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这与当时的物候景观更为吻合。初冬的四川盆地仍处于“三秋”的高峰期,平均气温一般在12至15之间。雨已经停了。这种气候适合油菜移栽。生长期短、弹性强的小麦也要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强冷空气袭击多,气温往往下降幅度大。如果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邪气分布不足,就会影响产量。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野豌豆的生长已逐渐停止,应及时采收。西北盆地部分年份初冬出现早霜,为避免冻害,有必要及早挖坑。此时高原已是旱季,湿度迅速降低,风速逐渐增大,必须高度警惕森林火险。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四川盆地北部因小雪开始入冬。“荷花上无遮雨,菊花里尚有傲霜枝”,此时已是初冬。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降低了寒潮的严重程度,盆地明显“冬暖夏凉”。全年降雪日数不足5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很多。在过去,下大雪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隆冬时节,也难得看到“吹开万株梨树花瓣”的迷人景色。因为冬季盆地表层温度始终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困难。偶尔看到天空“打着旋”,却看不到地上的“碎玉”。但是在寒冷的川西高原,一年四季一般都是10月份开始下雪。西北高原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部分高寒地区有全年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初霜冻一般出现在盆地西北部,需防范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肃、阿尔巴尼亚北部最低气温零下15左右,要做好牲畜保暖防寒工作。

大雪

“大雪”表示此时开始下大雪。四川盆地气候温和,冬季少雨少雪。

有大雪,平均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到4左右,降雨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偶尔降雪,多在1月和2月;地上的雪隔三五年就很难见到一次了。如果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看到银装素裹的绿树,总是一种难忘的乐趣。“薛瑞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农业谚语。在北方,厚厚的一层松散的雪就像是小麦御寒的被子。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中的多四倍。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雪水的低温可以冻死和越冬地表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好处。而在南方,如果在雪后的晴天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就会出现冻害,对豌豆、豌豆等作物造成一定损失。

冬至

冬至是天文学划分的节气,古代称为“短日”、“短日”。冬至日,太阳位于经度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在四川省,从日出到日出不需要10个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直射区逐渐北移,使得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虽然太阳的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损失的热量,但地面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流失,近地面层的温度还没有降到最低,所以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冬至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但短期来看,白天还是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小于流失的热量,所以温度并没有马上升高。人们习惯从冬至算起九,每九天就是一个九。“三九”前后地面积热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三九之寒”之说!民间说法:1929年不敢开枪,3949年不敢在冰上行走,59、69年不敢在河边开柳,79年不敢在河上结冰,89年不敢吞,耕牛到处走。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为时已晚。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四川盆地只有6到8左右。然而,即使在川西南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可以说秋平春平,一年四季没有冬天。

小寒

寒就是冷,微寒表示冷的程度。俗话说“九月寒”。“三九”多为1月9日至17日,也恰好在小寒节气。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再过几年,重感冒可能会比轻感冒更冷。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天,气温最低的节气是大雪!四川盆地冬天很温暖。隆冬1月,霜雪侵袭三峡东部,经常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但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很少低于-5,盆地南部低于0的低温也很少。四川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西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是四川省隆冬最温暖的地方。一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少数青少年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另外,逆温效应非常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都能长得很好。流域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非春季生产,也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动,生于南方”的柑橘,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气温高于15,流域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亚热带植物几乎应有尽有。

大寒

和小感冒一样,大寒也是代表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极寒不如小寒,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年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极寒节气。在寒冷季节,一定的生长期需要适当的低温。小麦和油菜的冬性较强,通过春化需要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四川盆地冬季常年温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生长过于旺盛,提前拔节抽薹,大大削弱了其抗寒能力,容易遭受低温霜冻。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种种植,采取有效的促控措施,是赢得高产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