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江西特大暴雨最新情况_江西特大暴雨2022
tamoadmin 2024-12-18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年7月郑州涝灾严重的原因2.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2022年6月到7月,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直频繁出现暴雨天气,部分区域的暴雨甚至达到特大水平,广西今年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广西之所以在2022年一直频下暴雨,是由于5月份季风爆发后,暖湿气流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此外,还有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冷暖交接在广西造成了频繁的暴雨。频繁暴雨对
1.2022年7月郑州涝灾严重的原因
2.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2022年6月到7月,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直频繁出现暴雨天气,部分区域的暴雨甚至达到特大水平,广西今年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广西之所以在2022年一直频下暴雨,是由于5月份季风爆发后,暖湿气流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此外,还有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冷暖交接在广西造成了频繁的暴雨。频繁暴雨对广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各种自然灾害,例如洪涝灾害等,广西相关部门也一直做好准备制定相关的防御措施。
除了广西之外,我国其他省份今年天气也出现了不同于往年的异常情况,例如有的地方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而有的地方则出现频繁的暴雨天气,这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之所以今年出现天气异常,主要是由于双拉尼娜现象所引起的,这使得大气环流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使得我国部分地区频繁的出现冷空气,进而影响我国的气候条件。
除此之外,2022年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发生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会对全球的气候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火山在爆发时,所喷出的火山灰中含有许多的有毒气体以及其他的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地球的大气中,会改变正常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使得全球各地的异常天气和其他自然灾害爆发。火山爆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除了地球的活动之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对自然毫无节制的利用严重影响了生态圈的稳定性,对地球气候造成了严重危害,人们应该携起手来保护共同的家园。
2022年7月郑州涝灾严重的原因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2022年一转眼已经来到11月下旬。
眼看着12月份就要日益临近,相信很多的农民兄弟非常关心入冬以来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
在前两天,受到新一轮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华北、黄淮等地迎来了持续的大雾天气,对道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影响。
而且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接连出现了大到暴雨等极端降雨天气,这也充分代表着寒冬腊月气象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最新气象预警消息来看,新一轮大到暴雪、暴雨、大暴雨将在未来三天再次来袭。
最近网络上有一些传闻称,今年会迎来60年一遇的冷冬,这让很多农民非常担心未来的气象情况。
今年老道就给大家收藏一下,南北各地具体的降雨、降雪、降温的相关消息。
同时针对网传的今年会迎来60年一遇冷冬的相关传闻,老道也要为大家做一个具体汇报,详细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根据中国天气网下发的天气公报通知来看,从今天开始,我国华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和湖北北部等地,将出现能见度不足1km的大雾天气。
特别是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部分地区,将迎来能见度不足两百米的强浓雾天气。
现在,中央气象台正式颁布了大雾**预警,这一轮大雾天气的出现,将集中影响地方基层的生猪、粮食调运效率。
而受到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从今天开始一直到11月25日,新疆北部还将出现多降雪天气,伊犁河谷、塔城、阿勒泰的部分地区会出现大到暴雪,甚至还会迎来大暴雪等极端天气。
从今天到明天,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小到中雪和大雪天气。
而今、明两天华南中东部和南部、江南南部的部分地区还将迎来中到大雨,部分地区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透过以上天气情况来看,未来三天南北各地的降雨、降雪天气较为频繁,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将迎来持续性的降雨天气。
特别是我国华南、江浙沿海地区还将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而我国东北地区在未来三天,也将接连出现中到大雪,局部地区还将迎来大到暴雪。
在这一次雨雪交加天气出现的影响之下,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等地的雨雪天气将对当地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冲击。
而华北、黄淮的雾霾天气也将对大家的出行带来影响。
尤其是希望农民兄弟们注意,华南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对于我们重庆、贵州、江南、华南的农民兄弟来说,大家也要重点收藏一下当地旱情的发展趋势,早做准备。
对于我们农民来讲。
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极端天气出现的格外频繁。
最近网络上有一些传闻称,今年会迎来60年一遇的冷冬,这件事到底是真是?老道也特意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士。
根据老道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气象主管部门并未发布类似的60年一遇冷冬的预警消息。
而且哪怕今年会出现极寒天气,相关部门也不会以几十年一遇的方式来形容天气灾害。
从中长期的气象预报情况来看,未来十天我国天气总体情况,虽然降雨较多,寒潮再次来袭,但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与往年相比,并未大幅下降。
只有我国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能在未来十天比往年偏低1~3度,南方大部地区的气温较往年同期还偏高1~2度左右。
透过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充分说明网传的今年会迎来60年一遇冷冻的说法并不属实,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不要被网传消息所蒙蔽。
结合气象、市场等多方面考虑来看,老道认为,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广大的种养殖户们也要警惕三个风险!
风险1:大家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一旦出现强雨雪、强降温天气,也要注意粮食的储存问题,避免因为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发生霉变或者面临其他的风险。
风险2:大家必须要调整售粮、卖猪的节奏,随着12月份的正式开始,粮价、猪价也将迎来全新的行情格局。
如果有人想赌行情、赌后市,最终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
风险3:大家也要重点收藏,土地租金上涨过猛和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的相关问题。
虽然目前粮食价格表现突出,但是如果来年种植成本过高,农民的种地风险也将实质性扩大。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在12月份开始之后,这三大风险关乎着每一个种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022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老道坚信有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推进,咱农民的种养殖收益一定不会差。
在这里还是恳请大家一起行动,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国家的粮价、猪价系列调控政策点个赞。
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2022年7月郑州涝灾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暴雨的日降雨量几乎与郑州平均年降雨量相当,且超过了过去最大日降雨量的3.4倍。
极端天气和气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激烈,2023年,全球的高温不断打破纪录。7月的第一周,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记忆再往前移,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几近消失,在卫星地图上只剩一片滩涂;2021年,郑州发生特大暴雨等等。那么,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今天了解一下吧。
一、首先, 什么是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 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
极端天气判断标准
1、极端降雨
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小时降水量达7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即气象因素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
2、大风
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
3、冰雹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冰雹直径在2厘米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4、雷电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有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10级以上短时大风,或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5、极端高温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高气温升至41℃及以上,或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37℃以上。
6、极端降雪
暴雪**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2小时降雪量达6毫米以上。
7、寒潮
寒潮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冷空气活动。
8、极端低温
持续低温**预警信号,即预计连续三天及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12℃。
9、大雾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10、沙尘暴
沙尘暴**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有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天气现象。
11、龙卷风
由是否发生来确定。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高速旋转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达100米/秒以上,直径一般几米到几百米。
?哪些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呢?
1、特大暴雨
一地24小时累计降雨量250毫米以上。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因灾死亡失踪380人
2、极端高温
2022年全球发生的极端高温。中国区域性高温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西班牙因高温天气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4601人。3、严重干旱
2022年欧洲夏季干旱,造成2万人死亡,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推高了粮食价格,这个被誉为500年来最严重的气候灾难,经济损失达200亿美金。4、飓风
2022年9月,飓风“伊恩”,造成130人死亡,超过4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二、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科学家认为,这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地球自身动态运动、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偏离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家还认为,地球对气候变化有一种自然的反馈机制,它可以扩大或减少外部积极和消极的力量,以维持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没有这样的机制,气候系统可能会走向极端,要么太热要么太冷。然而,如果外界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气候系统崩溃,因此灾难性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会频繁发生。
1、全球变暖
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团队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增加了极端天气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气温变暖。冰川作用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风向标——当气候变冷时,冰川向前延伸;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就撤退。科学家们根据每年收集的冰川消融数据、航拍照片和地图,编制了全球逾10万个冰川的详细清单,证明全球冰川的确正在显著萎缩。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冰川加速消融。这表明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不仅可以改变平均气温,还可以增加气候的可变性,即增加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的差距。平均温度和温度变异性的增加可能引起极端天气和气候。
全球变暖对极端天气和气候有何影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地区或某一地点的天气是多年平均条件下的正态分布,那么在极大极小状态下的天气是不容易发生的;从温度的角度来看,如果冷热天气的概率很小,那么极端冷热天气的可能性就更小。全球变暖增加了平均温度和局部高温天气的可能性。极端高温天气发生频繁,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更加频繁。
根据气象原理,全球变暖增加了地表温度,增加了水面的蒸发,增加了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总量,加快了水循环的速度。随着大气中含水量的增加,降水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多。暴雨、暴雪、局部洪涝等极端降水频发。龙卷风、雷暴、强对流天气如暴风雨、冰雹等在个别地区也会增多。此外,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正在加速,水的耗竭在增加,加上气温的上升,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
2、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在地球上,无论是平时的交通出行和工业制造供暖智能和燃烧等都会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平时砍伐树木,河流改造、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等也会使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这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改变,从而很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人类活动将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大气气溶胶浓度变化所造成的“伞效应”,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所造成的地表反照率变化,都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供暖、制冷、发电等,化石燃料燃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70-90%。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土地利用活动,如畜牧业、农业、开放土地和森林退化。
在化石燃料广泛使用之前,人类对地球气候的最大影响是土地的使用。农业种植和灌溉、森林砍伐、河流改道或破坏动物栖息地将使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一项有争议的说认为,农业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森林砍伐和农业活动可能是5000至8000年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大量增加的原因。
3、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异常高温持续存在,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厄尔尼诺”一词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圣诞节前后海水温度的季节性上升。三月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下降。当地人称这种现象为“El Nio”,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在圣诞节出生的男孩),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每隔几年由于海水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异常。通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温水从东流向西,而深海的冷水则沿着南美海岸漂流。每隔几年,信风就会改变方向,温暖的海水也会改变方向。
由西向东的方向变化阻碍了较冷的深海海水的上升,引发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极端天气如飓风、龙卷风、暴风雪、暴雨和洪水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增加,如降雨增加在美国南部和秘鲁,在西太平洋的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也与厄尔尼诺有关。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持续时间更长。科学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恶化的自然环境有关。
4、太阳活动
一些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活动期间太阳辐射的增加也会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科学家主要观察太阳黑子和铍同位素的变化,以了解过去几百年太阳活动的变化。对于地球的气候系统来说,太阳是最大的热源(正如潮汐发电所显示的那样,月球的引力提供的能量更少)。太阳能在地球表面转化为热能,成为地球气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短期来看,太阳也有各种变化,包括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被认为影响和触发了1900年到1950年的小冰河期和变暖的珊瑚现象。太阳辐射增加和减少都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化。而且太阳活动期间辐射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5、地球轨道变化
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延伸——地球轨道的细化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分布和数量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称为Milankovitch循环,它直接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和地球冰川的退缩。此外,还有其他微妙的变化,如撒哈拉沙漠的反复推进和后退,这些变化与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相对应。
以上就是关于极端天气频繁的原因介绍了,最后,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除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与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对能源的依赖增加相关。为了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贡献,切实取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合共生,命运与共。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难题,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助全球气候治理开启新航程。
下一篇:贵德天气情况_贵德天气预报